挪用公款后又还回来是否属于犯罪

法律分析:
(1)挪用公款罪有着明确的认定标准。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存在三种情形会构成犯罪。一是挪用公款用于非法活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否归还,都直接构成犯罪。
(2)当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只要数额达到较大标准,就构成犯罪,即便后续归还公款,也不影响罪名的成立。
(3)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且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犯罪。若在三个月内归还,则不构成犯罪;但如果超过了三个月,哪怕之后归还了,也已符合犯罪构成,不过归还这一情节在量刑时会被考虑,可从轻处罚。

提醒:国家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避免挪用公款行为。一旦涉及挪用,即使归还也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建议遇到法律问题及时咨询专业法律意见。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一)如果发现自己挪用了公款,应尽快在三个月内归还,避免符合“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这一犯罪构成条件。
(二)坚决杜绝将挪用的公款用于非法活动,因为一旦进行非法活动,不论是否归还公款,都必然构成犯罪。
(三)不要为了营利而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因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且数额较大的,即使归还也构成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1.挪用公款后归还,也可能犯罪。挪用公款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公款挪作私用。情形有:用于非法活动;数额较大用于营利活动;数额较大且超三个月未还。
2.挪用公款用于非法活动,无论是否归还都犯罪。用于营利活动,数额大就构成犯罪,归还不影响定罪。
3.挪用数额大且超三个月未还构成犯罪,三个月内还则不构成。超三个月即使归还也符合犯罪构成,但量刑时会考虑归还情节,可从轻处罚。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结论:
挪用公款后又还回来仍可能构成挪用公款罪,是否构成犯罪要根据挪用公款的用途、数额和归还时间等情况判断。
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有三种情形。一是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不管最后是否归还,这种行为本身就构成犯罪。二是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只要数额较大,即便之后归还了,也不影响定罪。三是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还构成犯罪,如果在三个月内归还则不构成犯罪;若超过了三个月,就算之后归还,也已经符合该罪的构成要件,不过归还这一情节在量刑时会被考虑,可能从轻处罚。

如果大家在生活中遇到与挪用公款或其他法律问题相关的疑惑,欢迎向我或者其他专业法律人士进行咨询。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挪用公款后又还回来仍存在构成犯罪的可能性。挪用公款罪的判定主要依据行为性质、挪用金额和时间等因素。

1.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性质恶劣,不论是否归还都构成犯罪。
2.用于营利活动,只要数额较大就构成犯罪,归还与否不影响定罪。
3.挪用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还构成犯罪,若在三个月内归还则不构成;但超过三个月,即便归还也符合犯罪构成,不过归还情节在量刑时会从轻考虑。

为避免此类犯罪发生,国家工作人员应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单位要加强监管和教育,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资金使用进行严格审批和监督。

相关文章

崇明区看守所地址 武义县律师 宁波镇海区律师 景宁律师 绍兴柯桥区律师 歙县律师 宁海法律咨询 永康法律咨询 绍兴市越城区律师网 黄山市刑事律师咨询 龙游县刑事律师 江山市取保候审律师 庆元县取保候审律师 杭州市拱墅区刑事律师咨询 东阳市刑事律师咨询 义乌离婚律师 龙泉房产律师 杭州临平刑事律师 临海律师哪个好 乐清律师 云和律师 湖州南浔律师事务所 开化律师事务所 绍兴法律咨询 庆元法律咨询 杭州滨江刑事律师 嘉兴秀洲刑事律师 诸暨刑事律师 文成律师事务所 武义律师事务所